铁线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90后出生的年代,我们这样联系鄂尔多斯
TUhjnbcbe - 2023/10/10 18:07:00

我家装固定电话是很早的事儿了,那时的号码只有5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妈是长途话务员。那会儿想打长途,自己在家打不了,得先打到长途话务台,让话务员帮忙转接。一排话务员,头戴耳麦,每人眼前一堵孔墙,蜂窝一样。

灯亮了,就是有人要打长途,赶紧把塞绳插进孔中,问他要哪儿,要北京,好,赶紧找呼和浩特的孔,插塞绳。首都直接要不了,得找省会中转。

呼和浩特话务员再找北京的孔,插塞绳,塞绳那头是北京话务员,半个小时内能接通,算快的。赶上你要找的那位不在家,这半天就算白忙了。有时一个长途辗转一星期,才能通上话。

市话倒是没这么麻烦,但同样充满变数。那时,和别人打电话约好在一处见面,如果一方临时有事去不了,而另一方已然出门,真的是打死也联系不上,你只能自己去,或托人去,当面取消。

在座机还没有全面普及的年代,人们还是更信赖从容的书信。那时我二姨是邮递员,我和她送过几次信。那会儿送信都是骑自行车,我二姨带着我,我抱着信。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跑,一家一家送。

电话不是人人都能打,但信谁都可以写,只要你出得起邮票钱。送信不是个好活儿,有时跑上半天,只能送到一封信。你片儿上的信都是你的任务,必须送完。

当时听说,我二姨有个同事,人品成疑,每次送信送烦了就会自我减轻工作量,找一个阴郁的下午,集中焚烧一批这周还没送完的信。基本上,道德尽数沦丧,人性全额泯灭。

写过信的人都有体会,写信就是注心,见不着面,我把我要表达的心意和想法,尽力注到每一个部首里、每一个标点中,字里行间都是我对你阅后反应的无限期许。每个信封里,都是一个宇宙。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青年没有手机,也没有微博、

1
查看完整版本: 90后出生的年代,我们这样联系鄂尔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