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分析
1.国家宏观经济分析
(1)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亿元,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27.8%;第二产业投资亿元,增长2.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3%;第三产业投资亿元,增长10.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1%。产业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4和2.3个百分点。短板领域投资加快,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9.3%、15.6%和22.9%,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4、7.7和15.0个百分点。从环比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0.61%。
(2)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
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2.3%。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5.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5.7%。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万平方米。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亿元,同比增长4.8%。
2.成都市宏观经济分析
(1)工业生产情况
年1-2月,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9%,电子信息产业增长4.2%,大中型企业增长60%,建材产业增长21.7%,轻工行业增长7.3%,石化产业增长4.2%,冶金产业增长26.8,机械产业增长11.6%,食品、饮料及烟草产业增长23.6%,其中汽车产业下降7.5%。
(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年1-2月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亿元,减少11.8%,技术改造投资.8亿元,增长35.7%。天府新区项目投资.1亿元,增长8.5%。商品房施工面积.9万平方米,下降6.5%,商品房竣工面积.8万平方米,下降29.1%。
(3)消费品市场情况
年1-2月,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商品零售实现.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
(4)财政、金融情况
年1-2月,成都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全市住户存款余额亿元,增长6.9%。
(5)对外贸易情况
年1-2月,成都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实现.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
二、房地产政策分析
1.国家房地产政策
李总理在年两会报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板块的第五段,报告中说:“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
李总理的报告十分简短,但基本上奠定了国家对房地产在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政策方向与发展思路,我们对此作出如下分析:
一、棚改计划的继续推进是国家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的表现,也是国家致力于城市改造、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的重要发力点。危旧住房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毒瘤”所在,也是影响城市整体环境的关键所在。城市中的很多人由于经济问题居住在八、九十年代的危房、旧房中,棚改计划的实施帮助改造万套住房,也解决了数以千计乃至万计居民的居住问题。在安置政策上,国家采用住房安置和货币补助并重的方式对被拆迁户进行安置与补助。住房安置是通过实物的方式补贴拆迁户,部分拆迁户通过住房补贴解决住房问题,分流了部分购房需求,起到稳定市场、缓解房价上涨的作用。拆迁户的货币补助使拆迁户自持流动资金进入房产市场消费,帮助解决三四线城市房产的库存问题。棚改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讲,会分流一部分购房需求,因为通过实物住房回迁的形式解决居住需求,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但同时,棚改的货币化安置方式,也可以用在库存较多的城市,从而加速去库存。特别是库存的重灾区——三四线城市,通过以货币化为主的棚改方式,极大促进了商品房的销售,这也是这两年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市场量价齐涨的主要原因。
二、公租房是政府更好解决居民居住问题的第二个支点。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户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员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公租房的加大投入作为调控市场失灵的一个手段,一方面能够帮助实现所有国民的“住有所居”,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稳定房地产市场,避免千军万马挤上买房居住一条道。近几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武汉、重庆等二线城市,相继都成立了政府主导的住宅集团,提供政策性租赁房的建设与供给。当然,公租房力度的加大,还需要各地方协同作战。各地结合当地住房市场大环境与本地外来就职人员的现状进行综合调控,真正做到解决租房保障问题,才能留住人才,才能实现公租房存在的本来意图。现在有些城市,提出的大学生买房,政府补贴5~10万的做法,其实与国务院的公租房政策,并不相符。过早的,让初出校园的大学生,背上沉重的房贷压力,对于社会的创新发展,是不利的。
三、“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住房的基础定位。国家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将住宅市场定位在解决居住问题的角度上去考虑。因此,任何试图放开或者助长房地产投机投资需求的措施,都不会得到国家的认可。除了现有的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方案,后续包括多渠道供给、租房市场建立、租购同权等政策的落地实施,乃至房地产税的出台,都将作为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组合手段。据一些房地产数据统计,自从实施限价备案政策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1亿平方米的新建商品住宅由于售价超过限价而未能取得房地产预售许可,所以不能进入市场流通。比如,在南京、杭州等地,一些高价盘采取封盘等待策略,有些甚至出现了新房低过周边二手房的事情。因此,出现了部分专家为放松调控摇旗呐喊的现象,他们认为如此下去将会引发部分开发企业的债务危机。但即使如此,国家依然坚持相关政策,没有任何放松迹象。相反,通过这种政策的持续性,给那些前期高价拿地,不断炒作地价的开发企业一个真真实实的教训。国家对于调控房价上涨的态度异常坚定,不允许房价快速上涨,不允许投机炒房,这是政策红线,不容跨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但能深刻教育开发商与购买者,也未曾不可。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住宅开发企业或者购房者想要继续通过炒地价、炒房价的方式来获取巨大的财富增值,将变得非常困难。
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房。”实际上提出了三种解决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居民的居住问题方案:第一种是自己购买自用的房屋;第二种是从租赁市场租房;第三种是购买共有产权房屋。这三种方案,实际上也是未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予以扶持发展的主要政策指向。首先是对于居民用于自住的首套房,政策上是予以支持鼓励的,包括首付、贷款利率、公积金支持,以及未来个人所得税减免等,同时也将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多面向自住、刚需、首套房的居民们进行开发。其次鼓励建设住房租赁市场,这是与前面提到的公租房互补的一个市场化租赁市场,解决的是那些公租房覆盖不到,或者想提升居住品质的居民们,通过市场化租赁来实现良好居住。现在已经有不少社会资本、开发企业进入到住房租赁市场,这种企业化运作,将极大提升租赁市场的供给量、服务水平,以及租赁关系的稳定与和谐。而发展共有产权,算是政府尝试多渠道解决居住稳定性问题的一种尝试,既保证居民拥有房屋的感觉,同时也不要价格太高。共有产权房的特点就是政府与购房人按比例出资的方式,共同拥有房屋的产权。共有产权房的出现致力于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需求,所谓夹心层是指那些既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又无力购买商品房的居民群体,如初级公务员、大学毕业生、引进人才等。
年政府工作建议中,涉及房地产的内容,在第三大点“深化基础性关健领域改革”中还提到:“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说明房地产税立法,一方面意味着房地产税已经列入议事日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房地产税的推进是一个慎重的过程。
房地产税的立法执行,能够增加房产持有者的成本,减少民众对房产的投资,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炒房现象,同时也能够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但是由于房产税立法的复杂性,仍有很多争议尚待解决。首先,我国土地是公有制,所有权属于国家,房屋所有人只具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对只有使用权的房屋征税,需要结合《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打下牢固的法理基石。其次,70年的土地费用出让金已经上交,再上交房地产税存在着重复收费之嫌。再次,通过对房地产税立法并不能真正解决房价上涨的问题。对于房地产税立法,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曾如是说到:“房地产税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收入分配,筹集财政收入。”由此,房地产税作为一种税种,增加了城市的财政收入。城市财政的增加,势必会用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城市环境、交通、学校等,居民所享受的福利也随之增加。此举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购房居住,继而又增加了购房的需求,导致房价的再次水涨船高。因此,房地产税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税种要平衡各方,还需要稳中求进,多方探讨。在未来的房地产税制定的过程中,以上问题都会被考虑在内并得到合理的解决,所以目前房地产税的推行重在“稳妥”。
2.成都房地产政策
年12月2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签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我市住房租赁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精神,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国办发〔〕3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建房〔〕号)等规定,结合《成都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五年规划(-1年)》及住房租赁试点工作要求,按照“发展规范、四级体系、网格管理、服务下沉”原则,提出并实施《意见》。《意见》主要内容有:规范管理四级体系、信息采集及共享、明确不得出租住房的范围、通过规范订立合同建立稳定租赁关系、住房租赁登记备案管理、规范租金、押金的收取和支付、逐步扩大承租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鼓励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规模化住房租赁业务、开展住房租赁企业备案管理、明确住房租赁租住标准、加强住房租赁违规行为监管、强化各方主体责任、信用信息体系建设。
年1月2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签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进一步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以下简称:租赁补贴)保障力度,提高租赁补贴标准,将稳定就业居住的新市民逐步纳入保障范围,切实支持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赁住房解决居住困难,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住房保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制定《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住房保障采取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转向以租赁补贴为主”要求,鼓励和支持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通过租赁市场解决居住问题,政府按规定提供货币化租赁补贴的住房保障有效举措。从资金投入、保障效率、保障管理各方面综合衡量,租赁补贴保障效率高于实物配租效率,更多群众能及时、快捷、方便的享受到保障。
年3月31日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及成都市司法局签发了《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成都市司法局关于商品住房开盘销售采用公证摇号排序选房有关事宜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补充通知》),《补充通知》规定成都市商品住房将按照“棚改货币化安置住户、刚需家庭、普通登记购房人”的顺序摇号排序、依序选房,并保持登记购房人、摇号选房人、合同签订人一致。同时,《补充通知》对刚需家庭优先摇号排序选购商品住房的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首先,居民家庭包括夫妻双方、夫妻双方及其未成年子女、离异(丧偶)父(母)和其未成年子女,达到法定婚龄未婚、离异、丧偶等单身以个人为居民家庭;夫妻离异的,购房登记时离婚应已满三年;第二,登记购房人及其家庭成员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名下均无自有产权住房且自年10月1日以来无住房转让记录;第三,购买的商品住房位于我市住房限购区域的,登记购房人须符合我市住房限购政策;购买的商品住房位于我市住房非限购区域的,登记购房人须为我市户籍居民。在支持优先摇号的刚需家庭选购房源的储备方面,《补充通知》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取得预售许可、现售备案的商品住房项目(位于本市中心城区锦江、饮马河、西郊河围合而成的“两江环抱”区域内的除外),按不低于当期支持棚改货币化安置住户所需房源剩余的50%,支持刚需家庭选购。刚需家庭选购后剩余房源纳入普通登记购房人选房范围。另外,房产主管部门须对刚需登记购房人及其购房登记时的家庭成员自有产权住房、住房转让、户籍等情况进行核验,夫妻离异的,还须核验其离婚年限。
三、成都市土地市场
1、土地供应量及成交量概况
(1)成都市供应成交总量概况
第一季度,成都市土地供应99宗,总供应面积达到5,,平方米,合计8,.24亩,总供应面积同比增长.5%。
成交土地共93宗,总成交面积4,,㎡,合计7,.03亩,成交总面积同比增长.5%。
(2)成都市中心城区供应成交量概况
成都中心城区土地供应14宗,总供应面积为,㎡,合计.56亩,总供应面积同比增长16.5%。
成交土地面积为,㎡,合计.83亩。
2、土地成交价对比分析
(1)成都市土地成交价对比分析
年第一季度和年整年相比,经过17年后半年成都土地供应大幅上升。成都市土地价格在17年年初不断上涨,17年下半年后,开始回落,成交楼面价由年一季度的4,元/㎡涨到了7,元/㎡,然后一路走低,年一季度为3,元/㎡。溢价率大幅回调由年初的63%降低至13%。
(2)成都市中心城区土地成交价对比分析
年三季度到年四季度,成都市中心城区成交楼面价由8,元/㎡涨到了9,元/㎡,年一季度又回落至9,元/㎡,跌幅为5.03%。
年初一向为土地市场成交淡季,除春节假期影响外,大部分企业年初尚未定制具体拿地策略、整体拿地脚步放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导致成都市土地成交的溢价率大幅回调。但随着销售旺季的到来,开发商拿地的意愿还是会持续高涨。
3、成交土地用途构成分析
(1)成都市成交土地用途构成分析
从成交构成来看,在年第一季度成交的93宗土地中,工业用地16宗(占比约17%)、商办用地33宗(占比约36%)、住宅用地11宗(占比12%)商住用地30宗(占比约32%)、其它用地3宗(占比约3%)。
而年第四季度,成都成交的99宗土地中,工业用地6宗(占比6%)、商办用地35宗(占比35%)、住宅用地14宗(占比14%)、其他用地1宗(占比1%)、商住用地43宗(占比44%)。
年一季度相对于年四季度成交的商办用地从数量上来看几乎持平。住宅用地数量由年四季度的14宗减至11宗,从总成交土地的占比来看,基本持平。工业用地的数量由6宗增至16宗,从总成交土地的占比来看,年一季度增加了11%。其它用地的数量由1宗增至3宗,从总成交土地的占比来看,年一季度增加了2%。
从上图可以看出,商办用地、纯住宅、商住用地土地成交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平均容积率也有一定回落。住宅用地土地成交面积有所下降,平均容积率下滑至1.9。由于容积率的下降,导致后期住宅房地产供给量减少,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住宅房地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发商愿意以高地价获取土地,使得住宅土地市场增长。
(2)成都市中心城区成交土地用途构成分析
从成交构成来看,在年一季度成交的7宗土地中,商办用地3宗(占比约43%)、住宅用地4宗(占比约57%)。
年第四季度,成都中心城区成交16宗土地中,工业用地3宗(占比19%)、商办用地6宗(占比38%)、住宅用地5宗(占比31%)、商住用地2宗(占比12%)。
由此看出,成都市中心城区年第一季度相对于年第四季度,各项用地在数量上是呈降低的趋势。
从上图可以看出,年第一季度成都市中心城区住宅用地、商办用地土地成交面积均环比下降,但纯住宅的容积率有一定的上升。从房地产市场状况的角度看,这也是保证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使其稳定的发展。
4、小结
年第一季度成都土地供应量收紧,各项土地的供应均降低。新规则的不断迭代让市场更加有序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土地市场的门槛。利润的下降和门槛的提高让房企的入市门槛显著提高。一季度中心城区部分土地流拍,也说明了目前房企对买地的谨慎性,未来成都市场上小房企逐渐由中心城区转至偏远区域。而中心城区及位置较好的区域将成为大房企的天下。但大房企如果不顺势转型的话,也将面对残酷的竞争甚至淘汰。
四、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年1季度在受限购、政策调控、新盘大量入市,保障刚需优先购房、高价盘预售证普遍难拿等因素影响,成都楼市均价也在逐步趋于平稳,成交量以稳为主。
1.住宅房地产市场分析
(1)供求量分析
年1季度,成都市住宅商品房供应面积为3,,平方米,环比增长.23%;成交面积为3,,平方米,环比下降19.44%;成交30,套,环比下降22.66%;成都市年1季度商品住宅供求比约为0.98,相较之年四季度供求比0.40,供求比回升后处于平衡位(供求比在0.8~1.2范围内时较为平衡),供求趋于平衡。供应量处于上升趋势,而成交量持续呈下降趋势。
(2)供求区域分析
年1季度,成都市商品住宅房源面积3,,.46㎡,其中新兴主城区供应量为2,,.53㎡,中心城区为,.93㎡。年1季度,双流区、郫都区、温江区在供应量中占比排名前三位,比例依次为32%、15%、14%。1季度,城中、崇州、大邑、都江堰、金堂、彭州、蒲江、青白江、邛崃、新津无新增住宅房源。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中心城区新增土地量少,新增房源较少,新增房源主要集中在与成都市中心城区接壤的新兴主城区。
年1季度,成都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3,,.05㎡,其中中心城区成交量为,.46㎡,新兴主城区成交量为2,,.59㎡。年1季度,双流区、郫都区、温江区在成交量中占比排名前三位,比例依次为28%、15%、14%。中心城区成交量占比依次为城东、城北、城西及城南、城中,其中城东占整个成都市商品住宅成交量7%。说明新兴主城区域为目前住宅购置主力区域。
年1季度,除城东、城中低于供销比正常范围内,供销比正常范围在0.8-1.2范围内。其余各区均处于供销比正常范围中,整体趋势趋于供销平衡。
备注:上述未列出的区域,均为成交量为0的区域。
(3)成交情况分析
a、中心城区成交单价分析
年1季度-年1季度,成都市中心城区商品住宅成交单价整体呈上扬趋势,且从年1季度开始城南、城西、城中均呈直线上涨。
b、新兴主城区成交单价分析
新兴主城区成交单价大幅度上涨相较于中心城区推迟了一个季度,新兴主城区大幅上涨出现在年2季度。以年1季度成交均价为基数,其中温江上涨42%,新都上涨35%,龙泉上涨56%,郫县上涨48%,双流上涨53%。同时双流区以11,元/㎡的成交单价占比新兴主城区均价榜首。
C、按物业属性分析
年1季度成都市供应合计3,,㎡,其中普通住宅供应面积3,,㎡,占比%,别墅供应占比0%。年1季度成都市成交合计3,,㎡,其中普通住宅成交面积为3,,㎡,占比96%,别墅成交占比4%。普通住宅相较于上一季度,成交面积有所下滑。别墅相较于上一季度,成交面积有所上升。1季度成交均价与年4季度相比均有小幅上升。
d、存量房屋分析
年1季度存量住宅用房合计9,,平方米,,套,从年2季度开始,住宅存量房呈直线下降。年4季度到年1季度,住宅存量房呈平稳态势。
小结:年1季度在受限购、政策调控、新盘大量入市,保障刚需优先购房、高价盘预售证普遍难拿等因素影响。年1季度成都市住宅商品房供应量呈上升趋势,成交量呈下降趋势,环比上一季度,新增供应量大幅上升,成交面积略有下滑,1季度供销比为1.02,处于正常水平。成交均价环比年4季度略有上升。
2.商业房地产市场分析
(1)供求量分析
年1季度,成都市商业房地产供应面积为49.03万㎡,环比上一季度增加22.6%,供应量小幅上升。商业房地产成交总面积为52.03万㎡,环比上一季度成交量下滑23.2%,年1季度商业房地产供求比约为0.9,一季度供求基本持平,商业用房供销比受开发商开盘节点及银行信贷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供销比呈不稳定波动,但就整体商业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依然较大,因此商业房地产市场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2)供求区域分析
年1季度,成都市中心城区商业供应面积合计为20.88万㎡,新兴主城区(龙泉、郫都区、双流、温江、新都)合计以32.59万㎡超过中心城区供应量,占总供应面积的61%。中心城区中城东供应面积为9.47万㎡,居于成都市中心城区商业房地产供应量的第一位;新兴主城区中双流区商业房地产供应面积为9.3万㎡,龙泉商业房地产供应面积为9.1万㎡,以远大于其他新兴主城区的优势居于前列。结合下图及成都市区域内的商业房地产供求比,说明成都市商业房地产的供求关系正在向平衡状态发展。
年1季度成都市中心城区供应集中在城东、城西及城北,成交集中在城东、城西及城南,城中几乎为0供给及0成交。
年1季度新兴主城区供应面积合计32.59万㎡,成交面积合计33.24万㎡,供销比0.98,处于短期平衡状态。其中新都在新兴主城区中的供应比及成交量占比分别占17%及29%;双流在新兴主城区中的供应比及成交量占比分别占29%及26%。为新兴主城区商业用房中最活跃的两个区域。
(3)成交情况分析
年1季度,大成都范围内商业房地产均价为32,元/㎡,环比上一季度上涨1.41%。除无供应区域外成都市各区域成交均价以城中为首,中心城区以城中成交均价54,元/平方米位于榜首,城北、城东、城西成交均价均约37,元/平方米,城南成交均价36,元/平方米,新兴主城区以双流成交均价31,元/平方米为首,郫都区成交均价31,元/平方米紧追其后,龙泉、温江成交均价均约30,元/平方米,以新都成交均价25,元/平方米垫底。
结合上图,成都市商业房地产价格呈上涨趋势,新兴主城区价格波动最大,郫县、新都区尤为明显。
小结:年1季度成都市商业房地产供应量环比上一季度上涨,成交量环比上一季度有所下降,成交价格上涨,供销比呈不稳定波动,但就整体商业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3.写字楼房地产市场分析
(1)供求量分析
年1季度,大成都写字楼新增供应84.43万㎡,环比上一季度下降34.31%,成交面积.82万㎡,环比上一季度下降9.17%,成交均价14,元/㎡,环比上一季度上升8.45%。
(2)供求量区域分析
年1季度大成都写字楼供应全部来自中心城区和近郊,城东写字楼成为大成都主要供应区,以21.18万㎡供应面积位居榜首,城南以12.16万㎡供应面积位居第二。新兴主城区中,双流的写字楼供应面积达到新高,以17.61万㎡供应面积位居近郊榜首,环比上一季度增加52%。年1季度写字楼供应及成交面积情况,详见下表:
(3)成交情况分析
年1季度,大成都写字楼均价为14,元/㎡,环比年4季度上升8.45%。其中除无供应区域及部分区域外写字楼均价有所上涨,城中上涨幅度较大。在房地产市场火爆的情况下,成都市各个区域的写字楼均价也在上升,大部分区域涨幅较小,年1季度城南成交均价19,元/平方米,环比上一季度上涨18.47%;城东成交均价17,元/平方米,环比上一季度上涨10.73%。
小结:在房地产市场火爆的情况下,写字楼市场日益回暖,成交面积普遍大于供应面积,市场需求量强劲,年1季度,主要成交及供给量区域集中在城东、城南。成交均价均有小幅上扬,双流区领先于其他近新兴主城区域,成交均价破万,涨幅较大,新兴主城区写字楼在成交均价上有异军突起之势。
五、房地产市场分析与预测
年1季度,成都土地市场呈现淡季的正常表现,各项指标相较过去均有一定回落。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土地拍卖规则再次悄然升级,部分土地出让条件明确提出商业自持之外附加产业招商和修建酒店等内容,一方面说明政府对土拍和城市开发的新思路,另一方面也极其考验开发商的综合开发操盘能力。1季度受限购、政策调控、新盘大量入市,保障刚需优先购房、高价盘预售证普遍难拿等因素影响。成都住宅商品房供应量呈上升趋势,成交量呈下降趋势。本季度末,成都城乡房产管理局和成都司法局联合发布《关于商品住宅开盘销售采用公证摇号排序选房的有关事宜的补充通知》明确保障刚需人群优先摇号排序选房,保障购房基本需求,抑制投机行为。成都住宅房地市场预计逐步回归理性。本季度数据显示,成都商业房地产供求关系趋向平衡,整体成交均价有小幅上升,供销比呈不稳定波动。就整体商业房地产而言,市场库存压力依然较大。本季度,成都办公用房市场继续保持一种回暖的态势,成交面积普遍大于供应面积,成交均价有小幅度上扬。随着成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新经济和传统支柱行业共同构建成都多轮驱动产业格局,多板块将衍生更大办公需求,多年来供需关系或将实质性扭转。
本文由国策机构原创,若需引用及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